金融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会形成金融泡沫

2024-05-18 21:38

1. 金融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会形成金融泡沫

1、金融史研究人士宋鸿兵把这个过程比喻成“放水养鱼”。银行家们早已瞧出经济过热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泡沫现象,这也是他们不断放松银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整个过程形象地说就像银行家在鱼塘里养鱼,当银行家打开阀门向鱼塘里放水时,就是在放松银根,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货币,在得到大量金钱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就开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日夜苦干,努力创造财富,这个过程就像水塘里的鱼儿使劲吸收各种养分,越长越肥。
 
 2、而当银行家们看到收获的时机成熟时,就会关上阀门,突然收紧银根,从鱼塘中开始抽水,这时鱼塘里的多数鱼儿,就只有绝望地等着被捕获的命运。这中间的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货币发行权不过是控制在几个最大的金融寡头手中,这样经济发展与衰退和财富积累与蒸发,都将成为银行家们“科学饲养”的必然结果。

金融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会形成金融泡沫

2. 金融泡沫的破灭历史

 发生的地点也不同,但它们的成因、演变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经济学家对历次金融泡沫有过详尽的探讨,并总结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纵观历次金融泡沫的演变过程,难免让人们得出历史在不断地重复自我的结论:1、大多数人包括经济学家、中央银行官员均无法准确地预测股市暴跌。例如,作为20世纪美国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的欧文·费雪,在1929年股市暴跌之前14天还在预测股票会继续上涨。格林斯潘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中央银行行长之一,当道琼斯指数在1996年达到6000点的时候,他曾经泼过冷水,认为投资者存在着“非理性的过分乐观”情绪,但在此后他改弦易辙,再也没有提出类似的警告,听任股票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在暴跌之前往往弥漫着过于乐观的情绪,投机盛行。市盈率是衡量股市是否偏离均衡价值的基本指标之一。从美国历史上看,市盈率一般在8-20之间,平均为15,而到了2000年初,美国标准普尔500股票的市盈率超过了40,即便在股市下跌40%的现在,市盈率仍然超过了20。此外,有人认为一个国家股票市场的市值不应超过GDP的70%,而美国股市在最高潮的时期达到了140%。这些传统的经验指标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警示运用。投资者变成了投机行家,尽管他知道股票价格已经过高,但仍然决定买进,因为他相信股价会继续上升,能够把股票卖给下手。经济学家把此时的投资者行为形象地比喻为“更大的傻瓜理论 (greater fool theory)”。3、股市暴跌发生时的私人部门(个人与企业)债务比率往往很高。举债意味着信心,而不切实际的信心意味着过度消费与不明智的投资。据经济学家统计,美国私人部门净储蓄额占GDP的比重在 1960-1995年期间平均为1.4%,而2000年却降到-6%左右。4、股市暴跌往往发生在宏观经济状况看起来很好的时候,这往往会让大多数投资者猝不及防。在2000年初股票开始下跌的时候,世界经济状况很好,而美国正在进行着其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期,看不出任何走下坡路的迹象。谁也不会想到泡沫破灭就在眼前。统计表明,在被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之中,大多数是在1998年之后入市的。

3. 什么叫泡沫啊金融?


什么叫泡沫啊金融?

4. 经济泡沫的破灭为什么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给你一个我在美国次贷危机时原创的一个案例,从中可以理解借贷资本/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之类的问题:
金融危机,我的“烧饼”
一、甲乙两个人卖烧饼,每人每天烧饼生产2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利润20%,每天每人赚4元;
二、在良好的销售趋势下,变摊为店,借款20000元,自有资金10000元,雇佣工人2人,还做了广告,烧饼生产量大增,每天每家生产100个,利润率20%,每天赚20元
三、为了扩大市场,也为了商业竞争,贷款引进流水线,售价不变,烧饼产量一下扩大了10倍,每家每天生产1000个,利润不变,每天每人赚200元---借助金融资本
四、一方面使增强烧饼口感并注意营养价值的调配,扩大营销,拓展出口市场。为了达到上市或营销需要等目的,甲乙相互购买(甲向乙买10000个,乙向甲购买10000个),每家产值从1000变成11000,再将相互买卖的部分烧饼以5元一个的价格结算,产值51000---虚拟经济产生
五、售价变为2元,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1元时,赶快购买,烧饼提价到2元还是供不应求----通货膨胀,泡沫经济产生
六、消费者看到烧饼还会涨价的契机,群起购买----羊群效应
七、现货烧饼不够,购买期货烧饼,现金不够就去抵押贷款(用烧饼去抵押)---一般抵押贷款
八、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的也想做---次级抵押贷款,信用扩张
(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九、烧饼项目成为优质项目,银行机构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债券分一般债券和次级债券---杠杆投资
十、为了保险起见,对债券进行担保
(为了逃避风险,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金融创新
十一、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要求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 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 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 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 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金融工具抄作
十一、丙丁……,看到烧饼生产有利可图,纷纷贷款投产------羊群效应
十二、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
十二、贷款机构的贷款收不回,CDS成了废纸(烧饼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买到的烧饼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 天,把烧饼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次贷危机
十三、烧饼卖不出去,价格又低,只有关闭或裁员---个别行业或企业
十四、羊群效应使烧饼行业的危机到其他行业危机;烧饼抵押贷款的危机到金融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在2006年底只有约6000亿美元,何况不可能全部违约,这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绝非重大(美国2006年GDP为13.4万亿美元),之所以能够引发美国甚至全球规模金融动荡,主要是因为美国具有过度发育的金融产品,将次级抵押贷款层层包装、渗透到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一旦次级抵押贷款这个原料发现含有“毒素”,整个产品链条都被感染侵害,并引发对所有信贷产品的信任危机。

5. 金融泡沫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泡沫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涨价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整个过程形象地说就像银行家在鱼塘里养鱼,当银行家打开阀门向鱼塘里放水时,就是在放松银根,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货币,在得到大量金钱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就开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日夜苦干,努力创造财富,这个过程就像水塘里的鱼儿使劲吸收各种养分,越长越肥。而当银行家们看到收获的时机成熟时,就会关上阀门,突然收紧银根,从鱼塘中开始抽水,这时鱼塘里的多数鱼儿,就只有绝望地等着被捕获的命运。也就是说政府为了刺激和发展经济,会制造一定的通货膨胀,增大货币供给量导致人们手中的货币资产变多了,从而会感觉自己变得“更富有了”,因此会减少储蓄,增大投资和消费。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泡沫,应该通过周期性的经济衰退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但是在出现经济衰退的征兆时,政府往往考虑民众情绪和政局稳定,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即进一步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结果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最终当政府无法控制时,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

金融泡沫是如何形成的

6. 金融泡沫是怎么产生的?

泡沫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 什么是泡沫经济?衡量一种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的标准是什么?网络经济究竟是不是泡沫经济?或者说有没有“泡沫”和“虚火”的成分?目前围绕这些话题进行的争论颇为激烈。许多经济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 1999年,世界经济的前景在人们眼中显得异常不明朗,这并不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历史趋势真的不明朗了,而是因为原来的规则已经不起作用,而新的规则正在形成之中,全球胜经济结构转折期特有的矛盾交错,又适逢世纪之交,更使人们感到未来世界和经济发展的扑朔迷离,于是一些经济学家终于忍不住提出了质疑:今天炒得沸沸扬扬的科技和网络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泡沫经济吗? 那么什么是泡沫经济? 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经济学家几种常见的解释是: ——泡沫经济是投机者出于高功利预期并形成社会群体热潮所产生的其价格与利益超常规上涨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 ——高速发展带来更高的价值期望,产生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随着经济过热而产生的,也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必然现象。 ——泡沫经济不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泡沫经济只能产生于经济繁荣大发展时期,没有相应的经济发展作基础,休想有‘泡沫”出现。也就是说,泡沫经济的出现是整个社会对繁荣充满信心的表现。 从上述几种解释可以看出,泡沫经济是一个专门术语,它有特殊的内涵,是高速度。高消费带来的高价值而产生的违反价值规律。超常规的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一般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大发展时期,经济大失控人混乱的年代。 众所周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实物经济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最高准则。也就是说,尽管货币、资本、金融工具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仍然是实物经济,实物经济包括物质性经济和服务性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应当很大,当泡沫资本从实物经济中吸取大量的财富,超常规地掠夺榨干实物经济的实际价值,导致实物经济无法支撑整个经济的实行,或者人们发现从“实物”到“纸上利润”之间的转化过程太长、差距太大,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投资恐慌和金融体系崩溃就有可能随时发生。结论是,判断债务、股市、期货及其衍生金融是否成为泡沫资本的标准,首先要判断物质性经济服务性经济等实物经济是否实现了真正的良性增长,是否真正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说,网络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要看网络经济的增长是否有实物经济支持,是否真正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7. 金融泡沫的产生原因

 金融泡沫金融史研究人士宋鸿兵把这个过程比喻成“放水养鱼”。银行家们早已瞧出经济过热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泡沫现象,这也是他们不断放松银根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整个过程形象地说就像银行家在鱼塘里养鱼,当银行家打开阀门向鱼塘里放水时,就是在放松银根,向经济体大量注入货币,在得到大量金钱之后,各行各业的人就开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日夜苦干,努力创造财富,这个过程就像水塘里的鱼儿使劲吸收各种养分,越长越肥。而当银行家们看到收获的时机成熟时,就会关上阀门,突然收紧银根,从鱼塘中开始抽水,这时鱼塘里的多数鱼儿,就只有绝望地等着被捕获的命运。这中间的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银行制度,货币发行权不过是控制在几个最大的金融寡头手中,这样经济发展与衰退和财富积累与蒸发,都将成为银行家们“科学饲养”的必然结果。

金融泡沫的产生原因

8.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金融泡沫?

如果你细心留意的话,会发现如今大街小巷上,人们热议的话题已经从以前的豆浆、油条转移到股市、楼市上了。在我国,特别是城市里,人们对于一些虚拟资产、金融资产的追捧一度达到空前的热度。

在经济学上,一项资产,无论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其市场买卖价因为某些原因远远超出其实际应有的价值,这部分差价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泡沫”。
不仅仅是金融资产,商品有时候因为不合理的因素也会导致“泡沫”的产生,只不过因为金融资产基本是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更具有产生泡沫的特性。所以,我们会经常有“金融泡沫”的说法。

那么,什么时候会产生金融泡沫呢?简单概括就是虚拟资本,比如有价证券价格的价值已经完全脱离了实体资本,如公司经营的商品无序发展,远远超出其实际应有价值。其实,导致金融泡沫的产生有很多因素,如经济制度的缺陷、金融市场环境的漏洞,还有投资者投机心理的原因。


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导致上述的价值偏离,从而产生金融泡沫。2006年初至2007年10月那段时间,上证综指由1300点左右一路狂飙至6124点,某些个股的股票价值甚至涨了数十倍。
按道理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主要由它的经营业绩决定,而一个正常公司的年营业利润率一般不超过50%,某些成长性较好的公司营业利润指标也很少有超过100%的;然而,在这一年半时间里,这些公司的股价却能够涨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相差悬殊。那么,此时可以说,如此巨大的市值膨胀里面充满了“股市泡沫”。